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彰显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红色学府8090青年观察
发布日期: 2022-12-02 18:19:19 作者: 浙江省委党校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近期,浙江省委党校教职工和学员掀起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红色学府8090青年观察》栏目推出部分教职工和学员的学习思考,引导大家学深悟透、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判断、新目标、新举措,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我们党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路径。

一、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变化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党进行重大理论创新,推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都是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变化,根植于实践的发展需要。

发展阶段变化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充分发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环节的国际竞争优势,把握住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已经逐渐减弱,“卡脖子”问题比较突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严峻挑战,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结构转换复杂性上升。对于大国经济而言,这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面临的关口,必须坚持扩内需、转方式、调结构,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强调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畅通。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深刻变化,经济循环不畅问题凸显出来。中央多次强调要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了全面安排。党的二十大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和实践路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和政策构想的总结集成。

二、正确处理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独特优势,积极应对国际环境新变化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事物矛盾的学说,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双循环中,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辩证统一的,国内循环是内部矛盾、主要矛盾,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国际循环是外部矛盾、次要矛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从国内循环角度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独特优势。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要实现内部循环,提供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国际循环。经过长期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大循环的条件和基础日益完善。目前我国已拥有14多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的全球最有潜力市场,在迈进高收入国家过程中,规模超大的国内市场还在不断扩张;我国的储蓄率仍然较高,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从上述供求两方面看,我国具备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诸多条件。只要利用好大国经济的纵深广阔优势,就可以更好发挥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更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从国际循环角度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有效应对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处在十字路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市场收缩,世界经济陷入持续低迷,国际经济大循环动能弱化。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民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逆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需要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在努力稳定国际经济循环的同时,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

三、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导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公开申明为无产阶级服务,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服务。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够更好满足国内人民的消费升级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泛,没有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的高品质、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就不能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适应“买全球、卖全球”时代潮流,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对外通过进口引进国外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对内通过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息息相通,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够为世界各国人民生活提供更好保障。面对世纪疫情,国外不少企业受到比较严重的冲击,生产和供给能力受到影响,给当地人民生活带来不便。目前,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更大贡献。通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与世界分享市场,能够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研究室
责任编辑:易龙飞 方海